流放,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宽刑。通常由皇帝下诏将罪犯或异议分子流放到很远的地方,以此避免他们继续对朝廷造成威胁。在古代,流放可谓是一种严厉的惩罚,但也存在一些与众不同的案例,如“流放后我位极人臣了”。
相传,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因谏言得罪了当时的皇帝,被发配到荒僻之地,但在流放中他并没有绝望,而是发挥才能,遇事机敏,从而赢得了官职,最终成为宰相,权倾朝野,成为一代名臣。
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如白居易般的心态与才能,对于大多数罪犯而言,流放意味着被剥夺了家园、亲人和地位。流放地通常地处边远,物产匮乏,气候恶劣,生活极其艰难,因此许多流放者在流放途中或到达后不久便病倒或病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