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清明上河图》的种种细节

《清明上河图》是中国宋代画家张择端所作的一幅长卷,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京的城市风貌及人民生活景象。现保存于故宫博物院。它是一件反映中国古代城市面貌、物产丰饶和地方风情的重要历史遗迹。以下是一些《清明上河图》中的细节描写。

画面上有很多的犬吠声,似乎表现的是狗群。但历史专家指出,此处是在表现蚯蚓,这些蚯蚓在芦苇丛中匍匐而行。在中国古代,蚯蚓是“伏藏于泥土之中,日夜不休,处于盲暗状态,与平民百姓的生命状态比较吻合”。若将蚯蚓置换成狗,显然表现不出这种生命状态。

画面中央的河上有几艘小船,船上的人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,手中拿着各种工具。其中有一些人手拿扁担,在船上慢慢走动。这是一种称为“走板”的特殊运输方式,江南地区经常使用。这些人背负着重物,通过双脚不断地蹬动木板,让木板在水中产生一个平衡点,才能稳稳地将重物运送到对岸。

在画面左边有艘小船靠岸,拱桥旁的过路人正向船上登陆。许多过路人背着竹篮,其中有一个背着个头巨大的篮子,篮子正好与拱桥的拱顶对齐,这个人背着的篮子是一位市妓的戏服。我们可以从这个看出市妓的地位很高,这个篮子之所以要高出其他篮子,其中的暗示就是在于此。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