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再过两个月,药价就要涨了,这几天多买点吧。”
这是一位小药店老板在人群中喊的。据悉,该店销售的是治疗癌症的一种降钙素类生物制剂,即“一阴吞两阳”,2018年平均售价为30多元一盒,但预计会在今年上涨至几千元一盒。
“一阴吞两阳”是一种上市仅三年多的癌症新药,由一家国内生产公司研发生产。发现该药可靶向癌细胞,并能使肿瘤坏死。在多项临床研究后,该药被FDA药品审批中心批准上市。由于该药具有高效的治疗效果,被誉为治疗肿瘤的“救命药”,因此市场需求量非常大。
然而,这种“救命药”的天价背后,却是产业链深处的利益瓜分。生产企业、中间代理商、各级批发商、零售商等,每一环节都要获取自己的“口粮”,导致价格不断飙升。
为了杜绝这种天价药的出现,国家也多次采取措施,如推出“阳光采购”平台、实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等,来降低药价。但事实证明,单纯依靠政策调整,无法解决制约价格合理的根本问题。需要推动医疗卫生领域改革,加强国家监管,打破药品价格垄断。